身在異鄉 心在故鄉 讓人落葉歸根的返鄉容器~骨灰罐由來(上)

若要說起台灣骨灰罐的歷史演變由來,就必須從大家都非常熟悉的「有唐山公、無唐山媽」這句名言講起,這一句話的意思是,來台開墾的男性祖先是從唐山來的移民,稱為唐山公,而女性祖先是台灣在地原住民,當來台開墾的親人過世時,又該如何將其送回家鄉落葉歸根呢?跟著日三一探台灣骨灰罐的歷史由來吧!

臺灣納入清朝的版圖

西元1683年清朝派施琅率兵攻打臺灣,在澎湖打敗劉國軒,鄭克塽投降,鄭氏東寧王國覆亡。清廷原只想將軍民遷回中國,全面放棄臺灣,僅於澎湖派設駐軍,做為閩南外海的防戍點。不過,施琅得知清朝有棄守臺灣之意時,旋即上奏康熙皇帝,指出棄守可能會讓臺灣再度成為盜賊聚集之地,成為東南沿海地區揮之不去的憂患,這個就是有名的臺灣棄留疏,故最終康熙皇帝決定採納施琅的主張,將臺灣納入清朝的版圖之中。

雖然清朝將臺灣府隸屬在福建省,但對於台灣的統治態度十分消極,基本上只要求官員不要讓台灣發生動亂即可。

耕地不足,飄洋過海來台開墾

當時的中國大陸福建省、廣東省的人口多耕地少,種田生活不易,使得福建和廣東兩省的許多人民認為臺灣地廣人稀,來此開墾農業產品可以提供給大陸地區糧食不足的助益。 但是清朝對於這兩省的人口往外移動拓殖,卻又採取了限制及禁止的措施,但是為了生活,移民們依然想盡辦法偷渡來台,所以在清朝的時候,臺灣海峽偷渡的風氣就已經非常的盛行 ,甚至有人專門經營載運偷渡客的生意。

唐山過台灣 (曾盛俊) 圖片來源:取自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網站

偷渡來台的移民多為青壯年的男性居多,他們冒著可能喪命在海中的危險,渡過了黑水溝,因此他們大部分富有朝氣、不服輸,具有冒險犯難的精神,而女性在當時,可能因為需在家養兒育女,或者因為習俗而不准女人上船的影響, 所以女性移民非常的少,甚至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女性移民。

於是來到台灣的年輕男性移民,面臨十分嚴重的問題,不容易有對象可以結婚成家。所以當時的移民青年,為了傳宗接代就與台灣當地的原住民平埔族的女人成親。一方面可以成立家庭,一方面也可以獲得土地,達到拓墾的目的。

圖片來源:pinterest

來台親人逝世,回鄉落葉歸根

隨著政府的管制放寬,兩岸的交通越來越方便,使得越來越多漢族閩粵人口來台灣開墾,隨著時間逐漸年老甚至死亡,而講到了死亡,在當時從大陸地區不論是偷渡來台或是正式移民的漢族人民﹐遇到親人死亡時,政府沒有規劃特定土地及儀式的限制,而火化方式又極少的情況下,大多都是選擇土葬方式將其棺木隨地掩埋,並請人去河床撿拾石頭刻字設立墓碑,經過多年後為了遵循落葉歸根的傳統,大多會翻開先人的墳墓將其遺骨撿拾起來裝在大缸裡,等待船期將先人帶回大陸祖墳安葬,這就是台灣骨灰罐的起源。

西元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之後,割讓臺灣給日本,依規定有二年的時間,可以讓住在台灣的人選擇自己的國籍歸屬,不過僅有0.3%的人選擇回歸中國,也就是說經過了三百年,這些來到臺灣的人,已經跟台灣的土地、文化緊繫,並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的社會。

不曉得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:既然大部分人都選擇台灣定居,就不必將先人遺骨裝入骨灰罐運回中國,為什麼到現在仍然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骨灰罐呢?

請看台灣骨灰罐歷史演變(中),我們將繼續跟大家分享骨灰罐的故事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Cresta Social Messenger